首页 生活常识

皮卡丘是老鼠吗(皮卡丘这么受欢迎,为什么要换主角?)

100人浏览   2024-11-07 10:31:12

即便动画更换主角开启新篇,小智与皮卡丘的故事绝不会结束。宝可梦的奇迹还会延续。

作者|李楠

编辑|孤鸽

1997年4月,一个10岁少年带着成为宝可梦大师的梦想,从名为真新镇的家乡踏上旅途。现在这趟旅途即将结束,让无数人感到悲伤。

所谓“宝可梦”,是2016年才被官方赋予的统一名字。在一些年纪较长的粉丝口中,它另外的称呼是“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或者“口袋妖怪”。

如果把动画对冒险旅行的描述,类比于今天旅行博主的Vlog,那么这个叫小智的少年,会是全世界最火的Vloger之一。

小智自己的魅力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有一只黄色的、毛绒绒的、会发电的可爱搭档。对,就是那只最出名的宝可梦——皮卡丘。

25年后的12月16日,宝可梦动画官方宣布,《宝可梦:剑指宝可梦大师》将于2023年1月13日起正式放送,本作将是小智和皮卡丘故事的最终章。

小智和皮卡丘的故事迎来最终章,在微博引起热议

在漫长旅途中,小智和皮卡丘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现实世界里,他们的影响力也超乎想象,且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因此让人费解,动画为什么会更替主角?

宝可梦的诞生

日本有很多天才喜欢昆虫。比如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名字的由来就跟他对虫的热爱有关。宝可梦的诞生,也跟昆虫有点关系。

1965年,一个叫田尻智的男孩在东京都町田市出生,后来他成为知名的游戏策划师和制作人。而宝可梦里的“小智”,就是他的化身。

那时候町田市还是农村,有稻田、河流、森林。少年时的田尻智曾被形容为年轻的流浪者,他总在户外游荡,和小伙伴们比赛捉小龙虾和甲虫。尤其在捉甲虫方面,他是有独门技巧的高手。

当时的小孩子,一般是通过在树皮上涂抹蜂蜜来诱捕甲虫。田尻智就不一样了。根据他的观察,甲虫喜欢在石头下睡觉,所以他的捉虫方法,是在树下放置石头,给甲虫营造一个适宜睡觉的环境。之后再把石头挪开,往往就能有所收获。

“我得到的甲虫比任何人都多。”多年之后面对媒体访问,田尻智对儿时的成就记忆犹新。

除了昆虫,田尻智还迷上了电子游戏,但他并非玩物丧志,而是任由心中的热爱,给自己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1983年,刚刚进入东京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读书的田尻智,创办了迷你漫画杂志《Game Freak》。他把自己的游戏技巧编进去,一共10页,售价200日元。赚钱是收获之一,更重要的是,这本杂志给他带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对游戏行业更深入的思考。

游戏要如何更有趣呢?田尻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989年,田尻智和朋友们开发的动作游戏《Quinty》上市,立马走红,成了销量超过20万份的爆款。同年,利用《Quinty》带来的5000万日元版税,田尻智创办了跟杂志同名的游戏公司。

也是在这一年,任天堂发布了便携式游戏机Game Boy,这在田尻智心中激发出一个绝佳的游戏创意。

Game Boy的特性之一,是两台机器之间能够通过连接线进行通信,实现联机对战。这种创新让田尻智大吃一惊——肯定能利用这个特性做些什么。

田尻智首先想到了“交换”这个词。直觉告诉他,如果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和朋友交换手中的稀有物品,那么游戏世界就可以实现飞速扩张。

随着城市的发展,树木被砍伐,昆虫越来越少,小孩子们也越来越沉浸于室内游戏。田尻智想,可以把类似昆虫的生物作为主题,设计一款电子游戏,让玩家们操控这些生物对战,来纾解压力、愤怒或恐惧。同时,玩家也能通过交换彼此手中的生物,体验以前交换稀有昆虫的乐趣。

宝可梦游戏的理念就这么诞生了。而田尻智设想的生物,最终成了有着各种神奇能力的精灵宝可梦。

1996年2月27日,由Game Freak开发、任天堂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宝可梦:红/绿》上线,一场传奇拉开序幕。

1997年4月1日,第一部宝可梦动画《精灵宝可梦:无印》在东京等地电视台播出,将这场传奇的展开大大提速。

世界第一IP

宝可梦的能量超乎想象。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衡量,它是不知不扣的世界第一IP。

国外机构发布的“全球最赚钱Top50 IP”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1月3日,精灵宝可梦的累计商业价值最高,达到1090亿美元,远远甩开排在第二的Hello Kitty(累计商业价值845亿美元)。

如果用中国互联网公司做个参考,那么宝可梦的价值比当前拼多多的市值还略高一点。

这份成绩离不开动画的加持,也离不开皮卡丘的助力。

来源:gamesindustry

最具代表性的宝可梦,无疑是皮卡丘。此时此刻,你的身边可能就有它的存在,皮卡丘的毛绒玩具、书包挂件、手机壳、装饰贴纸……全世界有数不清的皮卡丘粉丝,为它无与伦比的可爱着迷。

皮卡丘的这份魔力,跟它的身世有关。虽然在游戏和动画世界里,皮卡丘的设定是电气鼠,但它的原型可不是老鼠。

最初的精灵宝可梦主要由田尻智的朋友、插画家杉森建负责,他带领不足10人的团队,构思了第一代151只宝可梦的形象。不过皮卡丘的创意,来自一位女性的手笔。

当时有人提出,“可爱”是大家愿意收集、交换宝可梦的一个因素,于是杉森建等人便决定设计一个可爱的角色。但作为男性,他设计的都是暴鲤龙、超梦之类力量型的角色,无法想象可爱的宝可梦是什么样子,于是便找来女设计师西田墩子帮忙。

西田墩子接到的具体要求只有两个:第一,这是电属性的宝可梦;第二,它可以进行二次进化。而她的第一版设计,是从食物中得到的灵感。

日本有种点心叫大福,用糯米制作,包红豆馅。西田墩子设计的宝可梦,头身一体,就像一只站立的、长着耳朵的大福。她将其命名为皮卡丘(pikachu)——“pika”,在日文中是闪电的意思;“chu”,则是西田墩子觉得读音很可爱的一个词。

果然,女性对“可爱”的把握有着天然优势。皮卡丘立刻俘获了宝可梦团队的一位设计师,他对西田墩子说:还可以再可爱点。恰好西田墩子特别想养松鼠,于是她把松鼠的元素融合进去。

皮卡丘的脸颊是不是特别可爱?那里的红色部分是它用来蓄电的电力袋。这个创意源于松鼠囤积食物时鼓起来的脸蛋。

松鼠的大尾巴是不是也很好玩?西田墩子给皮卡丘加上了尾巴,而考虑到它是电属性,于是尾巴就成了闪电的形状。

皮卡丘是为可爱而生,它的确做到了。

尽管宝可梦的第一份产品是电子游戏,而且发售游戏为它赚到了超过240亿美元的高昂收入,但宝可梦商业价值中最大的一块拼图,来自衍生品授权。相关收益高达828亿美元,占比达到76%。

这意味着,宝可梦打动的绝不仅仅是游戏爱好者,那些充满趣味和感动的动画故事,以及故事中具备鲜明个性的宝可梦角色,帮它触及到了更为广阔的粉丝经济市场。

很多人没玩过宝可梦游戏,但不妨碍他认识皮卡丘、小火龙、杰尼龟和妙蛙种子。

有研究称,可爱的东西通常是脆弱的,但可爱本身却是强大的。皮卡丘的存在,真真切切地向我们证明:可爱即正义。

一个不太遥远的例子是,2019年,宝可梦衍生的电影《大侦探皮卡丘》上映,最终在全球收获4.34亿美元票房。

在眼下,只要打开购物软件,搜索皮卡丘联名,就能看到休闲鞋、耳机、鼠标、保温杯等各式各样的联名商品。这就是皮卡丘的魅力。

更换主角之后

分分合合常见,但别离之情难舍。何况小智和皮卡丘曾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喜欢《精灵宝可梦》,随着年龄增长一度远离。后来儿子喜欢上它,自己也‘旧病复发’。”一位日本的年轻妈妈这样回忆。

“这部动画到后期,完全是冲着皮卡丘、小智,还有以前的那些宝可梦才看下去的。”一位中国网友这样评论。

在官方更换主角的通知下,一位粉丝留言:读了消息,我很伤心,也很孤独。这是一个我爱上的世界,因为那里有小智和皮卡丘。

从商业角度来看,经典动画更换主角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皮卡丘在很多地方都有超高人气,但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能拿到第一名。

为了庆祝宝可梦诞生25周年,国外机构The Toy Zone研究了最受欢迎的宝可梦。依据不同国家的搜索数据,他们发现,小火龙是巴西、智利和秘鲁最受欢迎的宝可梦,稀有、多才多艺的伊布在丹麦、芬兰等四国人气最高,北美地区特别喜欢幽灵系的耿鬼,南美则偏好大岩蛇。

在一些关于宝可梦人气的投票活动中,皮卡丘也不总是占据领先位置。所以,对动画更换主角的一种解释是,皮卡丘并非不可替代。

但也有人从完全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正因为皮卡丘在全世界拥有超高人气,现在已经不需要刻意维护。

此外,这个系列走过20多年,有个设定招致了不少吐槽,那就是小智一直10岁,跟隔壁的柯南一样,成了冻龄人。如果要替换小智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皮卡丘就只能跟着消失。

粉丝们可能难以接受没有小智和皮卡丘的故事,但他们更难接受小智和皮卡丘分开的故事。

其实,更换主角的真相并不重要。见证皮卡丘和小智一路旅行的人们,绝不会因为他们从动画消失而选择遗忘。

回到故事的原点。1997年4月,希望成为宝可梦大师,即将踏上修行之旅的小智,本希望从大木博士研究所得到杰尼龟、妙蛙种子或是小火龙。可因为睡过头而迟到,这三只宝可梦已经被其他人挑走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小智才选了被视为有问题的皮卡丘。

尽管外表可爱,但皮卡丘个性害羞、内向,不喜欢亲近人类,还容易发脾气。小智第一次把皮卡丘抱在怀里,就体验了皮卡丘电击的威力。当时不会有人想到,他们会成为最默契的搭档和羁绊最深厚的伙伴。

这是故事的美妙之处,它总是充满意外的转折。

作为观众,与小智和皮卡丘的相遇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我们见证他们离开真新镇,邂逅许多人和事,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离梦想越来越近。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战斗,一起快乐,一起感动。

所以,即便动画更换主角开启新篇,小智与皮卡丘的故事绝不会结束。宝可梦的奇迹还会延续。

凡美好的不会消失。至少在关于青少年时期的回忆里,皮卡丘和小智会一直留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