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敬德是谁(忠厚名将尉迟敬德的一生:值得令人敬佩)

100人浏览   2024-11-19 08:46:18


李世民坐在高高的皇座上,面露愠色地责问道:“你一个小小县尉,却杀了我的折冲都尉,这可以吗?”台下跪着一人并没有屈服于这位君王的威压,反而挺胸抬头毫无惧色地对视着这位愤怒的君王“鲁宁侮辱了我,我因此杀了他。”这位刚毅正直的官员似乎在这一刻已经预示了他的不凡。

他便是刘仁轨,在历史长河中或许鲜有人知,却在将星闪耀的大唐占有一席之地,威名流传至今。

刘仁轨,汴州尉氏县人,年少的刘仁轨机敏好学,虽然生于贫寒,却能在艰苦条件下诲书不倦,最终成就了博学的名声。

后入朝为官因直言敢谏、刚毅正直,更是受到太宗的赏识,被连连提升,后官至给是中。然而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人会一直好运,清廉正直如刘仁轨也不例外。

显庆五年,唐高宗发兵征讨百济,刘仁轨当时奉命督管海运,受宠的李义府在明知道时机不对的情况滥用职权强行命令刘仁轨出海,后果遭遇海难,船队损失十分惨重,无耻的李义府把罪责甩给了刘仁轨,更是不要脸地叫嚣“不斩刘仁轨,无法向天下百姓谢罪。”后为人厚道的高宗念海难毕竟非人力所能左右,将刘仁轨免除职务了事但仍然要随军。

刘仁轨就此从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变成一无所有的平民,这种巨大的落差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汉初名将韩信可是从王降为侯爵就受不了了,刘仁轨却坦然地接受了,他坚信着自己会有否极泰来的一天,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的人生已经否到了极点,而命运的转折也即将到来。

显庆六年,百济余党来势汹汹,有死灰复燃之势,而大将军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不利,又值冬季寒苦,士兵多有冻伤,物资供应也十分困难,苏定方思虑再三终于下定决心退军了。苏将军一退,驻扎在百济的唐军也不想呆了,一是担心百济余孽和高句丽合围,二是实在是去国太久众将士思乡心切。

刘仁轨这时又显示出他高超的战略眼光,他理智地分析了当前的局面,认为百济刚刚才以巨大的代价拿下,怎能轻言放弃,何况高句丽仍在支持着百济残党,这一去,可能百济会立刻死灰复燃,到时候再想攻取百济就不会像这次那么容易了,而想要消灭大唐的心腹大患高句丽必要剪除百济这个后患,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在这一系列的清晰明了的逻辑下,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已经到手的百济。

想明白了的刘仁轨立马对高宗禀报了此间利害关系,并申请了留守百济,请求援军,趁百济余党内部不和一举消灭他们。高宗深以为然,准许了刘仁轨的请求。

一场大战也在悄然逼近,鬼室福信眼看唐军强悍之极,连忙去倭国拉来了援军。当时的倭国掌权派因为彻底失去了在国内的威信而急于转移矛盾,于是答应出兵,规格也是相当高,几乎倾全国之兵又派来了号称当时日本第一的将领阿倍比罗夫领衔,战争一触即发,形势相当严峻。

不久,倭国军队已经集结了三万两千人,而唐军驻扎百济及高宗所派的后续援军也不过一万七千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久经沙场的唐军将领们决定先发制人,率先进攻周留城,这可能也是他们扭转逆局的唯一途径。因为百济王扶余丰此时就在周留城内,打下了,这场战争也就结束了,白江口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刘仁轨首先率领大唐海军赶到了白江口附近迎战倭军,陆上则由刘仁愿率军进攻周留,倭军战舰不可谓不多,有一千多余艘,远远望去,有舳舻千里之感,唐军只有百来艘,单看数量差距不可为不小。

但唐军也不惧,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唐海军分为两队,左右夹击了冲向唐军的倭国船队,一接触,唐军乐了,发现自己的战船跟倭国海军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日本小船在高大坚固的唐船面前根本不是对手,而且刘仁轨看来也是熟读三国的将军了,他将倭国海军夹到中间,使倭军的舳舻无法回旋,并且密度足够,我们的刘仁轨将军这时候已经准备好重演火烧赤壁的壮举了,他立刻命令士兵放起火箭,风助火势,这场战争的结局注定了,史载“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一战葬送了倭国的三万大军随葬的还有百济的复国梦。

至此,刘仁轨没有辜负他曾许下的雄心壮志了“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可惜再好的宝剑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刘仁轨在公元685年走到了他的生命尽头,享年八十五岁,死后极尽哀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虽遭黜削而能尽其忠,秉节制而能推其贤。时过境迁,也许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位曾扬名异域的将军和他的下属们,但是历史长河的流沙终将掩盖不了他们的的光辉,他们不会被遗忘,那片染着他们鲜血的土地、他们在此奋战过的海域都是他们的见证,记载着他们光辉的时刻。

《旧唐书.刘仁轨传》

《新唐书.刘仁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