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4-11-05 10:31:22
如果你时常走进秦巴山区,一定会在路旁的石缝间,见过一种长得像壁虎,却有着靛蓝色尾巴、背部上有5条纵纹、跑得飞快的小蜥蜴,样子极为惹眼,它就是石龙子。
黄纹石龙子是中国特有种
蓝尾石龙子多在秦岭以南分布
按照古籍所载,石龙子为神奇之物,生在山石间,能口吐弹丸大小之冰雹,吐雹时瞬间雷雨大作,被认为是龙的儿子,所以称石龙子。《本草纲目》有记载曰:“此物生山石间,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龙子之名。”民间还给它们起了“四脚蛇”“山泥鳅”等别称。陕西秦岭、巴山之中有两种石龙子有着蓝色的尾部,黄纹石龙子和蓝尾石龙子,尤其是黄纹石龙子是中国特有种,而蓝尾石龙子在国外是有分布的。
在陕西,黄纹石龙子分布范围更广一些,而蓝尾石龙子多在秦岭以南分布。《辞源》中也对石龙子这一称呼有所记载:“蛇舅母,动物名,又名草蜥。”《辞海》中也出现了“蛇舅母”相关的记载。因为“舅”和“狗”谐音,因而“舅母”便成为“狗母”。
狗母蛇最初其实也拥有贬义词的意味,因此在一些地区也经常以它借物喻人,形象生动地揭露和抨击了那些喜欢以假乱真、弄虚作假的人。
两种石龙子幼体都有蓝尾巴
用来分散掠食者的注意
石龙子为蜥蜴目石龙子科的一种爬行动物,这两种石龙子的幼体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尾部蓝色、背部有5条纵纹。成年之后,两种石龙子长相就有所区别了,它们的尾巴都会褪去好看的蓝色,黄纹石龙子身体两侧会有两条深棕色的条纹,而蓝尾石龙子身体两侧分布着不规则的红色斑纹。
幼年时的蓝色尾巴,不只为了是好看,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分散掠食者的注意,避免头部和身体受到攻击的作用。另外,艳丽的颜色也会让人误以为它有毒,请勿靠近!有威慑作用。
石龙子其实都没有毒,喜食昆虫,牙齿细小,鼓膜多显露,鼓膜发达,听觉和对震动的感知非常敏锐。别看它们的腿小到几乎看不到,奔跑的速度却非常之快。
两种石龙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分布区域为海拔2500米以下的低山区,一般栖息于石块下或者草从中,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向阳干燥地段活动,在低温时期会有蛰伏的现象,当然它们也是典型的变温动物。
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
常常断掉尾巴逃之夭夭
石龙子和其它蜥蜴一样,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
交配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
在快速爬行时会“停止呼吸”
石龙子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交配繁殖。雄性的精子可在雌体内保持活力数年,交配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
更有趣的是,石龙子在快速爬行时会“停止呼吸”。石龙子快速爬行的时候,前足和后足的节奏是交叉的,就是在扭动的过程中,它们会挤出一侧肺部的空气,所以只有在停下来,身体是直的时候两个肺才能一起呼吸,所以理论上可以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对其紧追不舍,等到它们被憋得不行,不得不停下来呼吸时,就能轻易靠近它们,但实际上,它们大多时没等缺氧,早就钻进石缝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