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100人浏览   2024-08-08 09:46:13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或者说意识与物质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对哲学类别划分最基本的界定,其中包含第一性与同一性关系问题。该部分内容在相关公共基础考试哲学题目中是一个常考点,主要考点包含(1)第一性关系问题的识别(2)通过案例判断第一性关系问题中的具体类别(3)案例分析确定同一性关系问题。

一、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关系问题

第一性研究的是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是派生?

注意1:题干或选项中相关的表述都是第一性问题的表达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等,考试中需要大家灵活识别。

通过对第一性问题不同的回答,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基于对“物质”含义对界定不同可以划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对“意识”的界定与解释不同将唯心主义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一种或几种实物作为物质的本原,如水、火、气、形、五行说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于“原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从丰富的物质形态中归纳出它们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主观唯心主义将世界本原阐释为“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将独立于人之外的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如老子的“道”、朱熹的“理”、柏拉图的“理念”,以及神创论如上帝创世纪、盘古开天辟地等。

注意2: 考试判别的立场: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在唯物主义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科学的。

例题1:“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平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平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强调了“心”,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故本题答案选A。

例题2:“人和机器一样,只是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成比例的更接近一些。”这里所表述的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解析:题干引自的是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一书。拉美特利反对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认为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他认为心灵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也是物质的东西。而且心灵是物质性的与心灵能够思想是不矛盾的,从而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但是拉美特利又认为人的大脑之所以有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在比例上更接近一些,所接受的血液更充分一些,从而把人脑也看成是一架机器。显然,拉美特利并没有看到,思想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器官——大脑的产物,思维运动是一种最高级的形式,人类的思想能力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机器没有思维能力。这符合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本题选B。

二、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关系问题

同一性研究意识能否认识物质或者能否完全认识物质,其中坚持世界最终可以被人的思维所认知的为可知论的范畴。如果坚持世界不能够被认知或不能够被完全认知的为不可知论的范畴。在考试中常在选项出现“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的提法需鉴别所指含义即意识能够认识物质。

注意3: 考试判别的立场:可知论是科学的,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注意4:此处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的含义是意识能否认识或完全认识物质,需要与矛盾基本属性的同一性含义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进行区分。

例题3: (多选)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上述材料说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

C. 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答案】AD。解析: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可以认识物质,材料中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的抗体,体现了意识可以认识物质,A正确;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表达了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且与题目无关,B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能动地反映以及反作用于物质,材料仅体现意识能动反映物质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没有体现反作用,C错误;D项是可知论的观点,即物质能够被认知符合题干中的科研实践成果,D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