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4-07-10 15:30:28
“舍本逐末”成语出自《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古人重农轻商,视农业为本,商业为末,舍本逐末,则不利于守,也不利于战,不利于国家安全。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在西汉文学家刘向《战国策》里也有记载:齐王派使者见赵威后。还没拿出来公函,赵威后就开口问使者,“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今年收成怎样?老百姓怎样?齐王怎样啊?问的齐国使者一头雾水,甚为不悦,说:“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里产生了两个成语,一个是安然无恙,一个是舍本逐末。
故事的主人公说的是赵威后(公元前304—前264年),赵惠文王(赵何)的王后,赵孝成王(赵丹)的母亲。她在位期间,伴着赵惠文王经历了将相和、渑池会、阏与之战赵国繁荣鼎盛之时,赵惠文王死后第二年,赵威后去世,她死后第二年(前262年)爆发长平之战,赵国从此走向衰败。
关于赵威后的出身和姓名,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记有,赵惠文王在位的第十年迎娶了齐湣王田地的女儿,应该就是赵威后。也就是说赵威后是齐国的公主,后来嫁入了赵国,成为了赵国的王后,但是具体姓名已无可考。虽然如此,但她留给后人的印象是重视民生,体恤百姓。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赵丹年纪尚幼,她年纪才30出头,曾一度临朝听政,至41岁病死。
一件事是成语舍本逐末反映的“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另一件事在课本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公元前265年,秦国发兵进攻赵国。赵国没有实力同强大的秦国对抗,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赵威后最溺爱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赵威后死活不同意,多位大臣力谏均无果。左师触龙最后成功地说服了赵威后,同意将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最终发兵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