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人浏览 2024-01-30 22:45:11
自古以来,有不少君臣相知的典范,他们相互扶持,一度成为后世褒扬的明君贤臣。
李斯之于秦始皇嬴政、萧何之于汉高祖刘邦、诸葛亮之于汉昭烈帝刘备,当然还有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的真实名字为魏徵,不过后世为了书写简单,多习惯将其写成魏征,不过名字只是代号,具体哪个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史的事迹。
魏征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一位才华出众的贤臣。
皇权至上的封建时期,皇帝主宰着一切,如果忤逆了皇帝的权威,那么就会有性命之忧,所以这也使得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谄媚的小人,他们为讨皇帝开心,那绝对能做到投其所好。
不过,魏征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皇帝的诤臣。
可是忠言逆耳,逆耳的话听多了,自然会产生反感,似乎唐太宗是个例外。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太宗是个能听得进去难听话的好皇帝,他甚至多次在大臣面前夸耀魏征是自己的“镜子”。
贞观十七年初,魏征去世,李世民悲痛不已,当即宣布为其废朝五天,并命令内外百官一同参加他的丧礼,为了褒扬他,甚至还命令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后来在为凌烟阁功臣排座次的时候,魏征也高居第四位。
魏征得到如此殊荣,似乎成为了文臣的巅峰,而李世民也因此备受史书褒扬,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魏征去世后的悲惨结局,他的墓碑被李世民推倒砸烂,历史老师都不愿多说。
那么李世民为何要拿魏征的墓碑撒气,难道他对魏征的褒扬仅仅是这个样子?
相比较那些早期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人来说,魏征的政治成分很是复杂,他起初曾追随李密参加过瓦岗起义,可是不受重用。
李渊起兵之后,他便归降了唐朝,而当时他并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发动政变,所以也是尽心尽力在辅佐太子李建成,后来在玄武门政变之后,魏征才开始辅佐李世民。
魏征辅佐李建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段史书中并没有多少记载,但是魏征投到李世民的麾下后,便开始了犯颜直谏的光辉道路。
对于魏征的劝谏,李世民并不是虚心接受的,有时候他也很烦,毕竟自己可是皇帝,他这样会让自己很是窝火,所以李世民还曾对长孙皇后说过:
早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
只是在长孙皇后的好言宽慰下,李世民并没有真的杀掉魏征,依然将他留在身边,让他来监督自己的言行。
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重,李世民时常派人去探望,甚至还给他请了宫中的御医为他医治,可是在次年魏征还是去世了。
李世民痛哭流涕,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文贞,并且让他陪葬昭陵,凌烟阁建成之后,魏征也名列第四位,一时间魏家风光无限。
可是没多久魏家便尝到了苦头,因为李世民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事,还推倒砸烂了魏征的墓碑,魏家人就此惶惶不可终日。
而导致李世民有这种反常举动,一直备受后人揣测,但其中有两种说法比较靠谱。
身为朝廷重臣,要为帝王分忧,而举荐人才是他们作为臣子应尽的义务。
魏征作为诤臣,自然也要担起这份重任,魏征向李世民举荐了两个人,第一个是杜正伦,第二个是侯君集。
魏征曾多次向李世民举荐称这两个人才高八斗,能力无限,担任丞相都是绰绰有余,既然魏征都说出了这两个人的厉害,李世民自然不能放任不管,毕竟他要树立贤君的形象。
所以在魏征离世之后,李世民便大力提拔这两个人,以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是个爱才之人,对于臣子的举荐也是言听计从。
可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人的肚子里都有花花肠子。
杜正伦心思不正,在担任要职期间,私自泄露禁中语,被贬出京,后来又卷入到了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流放。
侯君集是唐朝时期的名将,也是跟着李世民征战四方的大将,在玄武门之变中,也是出力颇多,后来也被李世民封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按理来说,举荐这样的人,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偏偏这位侯君集被揭发直接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案中,进而被坐罪处死。
魏征举荐的两个人都与谋反案有关,这让李世民不得不重新思考魏征的心思,他认为魏征其实也是谋反案中的同党,不然又怎么会那么巧?
举荐人才栽了大跟头,这并不足以让李世民砸魏征的墓碑,可是在李世民对魏征有意见的时候,他又发现了魏征的小聪明。
我们都知道魏征素以犯颜直谏著称,他既然去劝谏李世民了,自然是觉得李世民有些地方做得不好,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人无完人。
可是让李世民接受不了的是,魏征竟然将他的建言献策、劝谏之言全部整理了出来,并且还将这些东西都展示给了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看。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这里面有大问题,因为史官是要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魏征将建言献策都给史官看,这显然会让史官记录下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更让李世民气愤的是,他在生活作风上的一些隐私也被魏征给记了下来,比如说李世民娶妻纳妾的事情,魏征也是当仁不让阻挠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物色的一位才貌双全的郑家女子。
李世民十分在乎史书中的形象,现在我们在史书中,依然能发现初唐历史被删改的迹象,所以魏征这种将自己进言整理成册拿给史官的举动令李世民更加反感。
当一个人被厌恶的时候,周边自然不乏落井下石之人,而那些被魏征弹劾过的大臣,则趁机在李世民面前说他的坏话。
所以,人们便推测,在这两件事的交叉影响下,使得李世民对魏征长久犯颜直谏而积攒下来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最终让他做出了砸烂魏征墓碑的行为。
由此可见,魏征之于李世民,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般和谐,他们的结合只是由于政治的需要罢了,正是由于李世民需要有人帮他树立正面形象,魏征才得以成为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