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人浏览 2024-05-23 09:58:04
“我是病入膏肓啦。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震惊海内外。
然而,就在大家想看看这位横空出世的数学家时,他却因为耗尽心血,倒在床上无法起身。
国家得知后,第一时间将他送去治疗。也就是在此时,上天终于开始眷顾这位数学“怪人”,让47岁的他遇到了生命中唯一的爱情,年仅29岁的女军医。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儿子——陈由伟。
那么,年龄差距如此大的两人,是怎么相识、相恋的呢?同时,面对并不喜欢数学的儿子,陈景润又是怎么教育他的呢?
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福建闽侯县,和当时成名的科学家不同,陈景润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农民。
但很小的时候,他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喜欢拿起身边的小木棍,默默在地上计算着什么。村里看了纷纷说,这孩子以后有出息。
上学后,陈景润的成绩果然很好,老师非常喜欢他,对他寄予很深的期望。
语文老师年纪大,看过很多中国被欺辱的事情,常常哭着给陈景润讲列强侵略的故事,让他以后要报效祖国。
陈景润听后非常感动,拼命点点头。
而数学老师则是一位年轻的高材生,他对陈景润说,如今中国饱受欺辱,无非是我们太弱小,所以你一定要学好数学,以后报效祖国。陈景润因此对数学更加热爱。
但枪打出头鸟,陈景润过于优异的成绩,让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看不惯了,于是联合起来打他。
因为吃不饱,身体瘦弱的他,只能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家。
他不解对着母亲问道:为什么他们总是欺负我?
母亲没有回答,只是怜爱地看着他说:孩子,你记住,人家越是欺负你,你越是要强大。自此,陈景润更加努力。
终于,在毕业时,他考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在这所重点中学中,陈景润更加勤奋,在高三时竟然直接跳级考上厦门大学,一时间成为当地的美谈。
同时,也正是在高中,陈景润接触到了哥德巴赫猜想,从此和这个数学难题无法分离。
那天午后,老师突然对大家说,学校邀请了一位清华大学的数学老师来为大家讲课,作为“数学迷”的陈景润听后十分开心,安静在一旁等着。
数学老师陈云如期而来,在课堂上,他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介绍了很多精妙的数学思维,就连平时不喜欢数学的同学,也感受到它的魅力。
直到最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并说,这是一个数学上的明珠,将来有机会,希望你们能破解它。
大家纷纷点头,但陈景润没有说话,他已经被这颗“明珠”震撼,深深地沉浸在数学的奥妙中,心里的兴奋感让他头晕目眩,直到多年后都能回忆起这种感觉。
同时他也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证明这个伟大的难题!
1950年,陈景润进入厦门大学读书。厦门大学很大,但如果你想找他,只需要打听一个身着朴素、个子瘦小、走到哪都拿着纸和笔的人,那你就成功了。
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定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并终身和数学相伴。
不久后,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老师,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母都觉得这是一份极好的差事。
然而,谁也没想到,高材生陈景润很快就被辞退。原来是他的性格内向,不善社交,无法上台讲课,用今天的话说,他极度社恐。
被辞退后的很久,他都找不到其他工作,压力之下,他大病一场。
后来不得已,只能在路边开个小书摊,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拿起草稿纸继续证明猜想,勉强维持生活。
直到1955年,他从前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得知此事后,心痛地直说,这就是浪费人才呀。
随后便让他来厦大任数学系助教,这样既能让他研究数学,又解决了他上台发言的困扰。
陈景润对王老师非常感激,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发表论文,指出了当时的数学大家——华罗庚,在研究上的不足之处,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这让华罗庚十分欣喜,自此,陈景润有了进入中科院的数学研究所的机会。
在高手如云的中科院,陈景润更加努力,走哪都是一个人,不社交、不应酬,不谈女朋友,大家纷纷觉得这是个“怪人”。
可直到两年后,陈景润用一篇华林问题的论文,填补了数学史的空白,大家才对他敬佩起来。
可他们哪知道,为了更好的用功,这两年陈景润都住在3平方米的厕所里。
在此之后,因为某些原因,直到1962年,陈景润才有机会回到北京,继续自己的证明工作。
然而这里的环境比当年的厕所还差,六平米的房间,没有桌椅,只有一张床。
于是他只能蹲在地上,趴在床上计算。更严重的是,因为长期用脑,营养不足,他的抵抗力非常差,以至于患上了肺结核。
再加上外面风云变换,时局动荡,给他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有好几次,有人敲门,他都赶紧藏好自己的运算纸。
因为老师华罗庚已经被带走,谁也说不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这时,对于哥尔巴赫猜想,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证明,所以自己和图纸都决不能出一点意外。
就这样,在煎熬中,在磨难中,在疾病中,陈景润埋头苦干,像一头老牛,他不关心外界,也不关心自己,不关心昨天,不也关心未来。
他只知道,唯有完成“1+2”的证明,才能走出困境。
终于,1973年的一天上午,中科院数学所的罗处长在路上被人叫住,他很惊讶,因为陈景润平时很少出门。
然而更令罗处长吃惊的是,陈景润居然说,自己已经完成了对哥尔巴赫猜想的详细证明。
这简直不可置信,但他还是立刻将陈景润的报告送了上去。
很快,陈景润名声大噪,而这项成果也让他蜚声国际,被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将筛法运算运用到了极致。
就在陈景润名声大噪时,他也因为多年的劳累,病倒了。
其实他的身体早就不好,只不过现在更加严重。
但人们没想到,就是这次住院,让这个只钟情于“数学”的“痴人”,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个挚爱。
由于陈景润很出名,所以在他的病房外,常挤满了来偷看他的人。
而这其中,就有一位刚来医院进修的姑娘,她就是由昆。
说来也是缘分,47岁了也没多看一眼姑娘的陈景润,偏偏一见到由昆,就再也挪不开眼了。
他主动和由昆搭话,家住哪里?有男朋友了吗?喜欢什么样的?
时间一长,大家也看出苗头来,于是主动将由昆分到陈景润的病房。
可是,由昆虽然心动,但也犹豫,毕竟自己才29岁,双方差距也太大了。
于是,她对陈景润说,要不我们多相处一下,再考虑合不合适。
正失望的陈景润,听了这话后开心像个孩子一样。
在此之后,陈景润创造了很多和对方相处的机会,他邀请她一起登香山,一起去植物园,一起爬长城,做了很多陈景润从前不会做的事情。
连同事都打趣,数学“痴人”也不痴嘛。两年的时间过去,陈景润像一缕温暖的春风,慢慢打动了由昆的心。
最终,1980年,两人在北京完婚。
而一年之后,他们便有了自己的儿子——陈由伟。
陈景润对妻子爱得深沉,连名字都要加上对方的姓氏。
陈景润老来得子,对儿子非常喜欢。但这个儿子却和父亲很不一样,他从小就调皮,常常惹得母亲生气。
而且,面对学习,他似乎也没那么感兴趣,尤其是数学。
这可让周围邻居奇怪了,数学家的儿子怎么能不喜欢数学呢?
于是,陈景润夫妻便把孩子送去各种补习班,尤其是华罗庚数学班,以培养他的兴趣。
然而适得其反,陈由伟变得更厌烦了。
至此,陈景润明白,孩子是孩子,自己是自己,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也不能为了他人的眼光就改变孩子。
于是,他开始以“民主”的方式培养陈由伟。而至于儿子的各种调皮行为,他也没有多加干涉,只是认为这是他个性的展现。
陈景润觉得,古往今来,各行各业,能成就大事的,都是有个性的人。
陈景润虽然忙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陪伴儿子,听他说学校的烦恼,课间的趣事,父子两像个老朋友一样,交流心得。
虽然儿子不喜欢数学,但当儿子主动询问时,他还是会讲很多数学的趣事,不为成绩,只为能给他埋下一颗种子。
就像当年在高中时,陈云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
1996年3月19日,在儿子陈由伟15岁时,父亲陈景润去世了。
此后,陈由伟选择了出国留学,学习商科。自己觉得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很坚强。但不知怎么的,某天夜里,想到父亲,他突然哭起来,继而变成嚎啕大哭。
因为他终于明白,自己并不是不喜欢数学,而是在父亲这座高山下感到恐惧。
其实,父亲虽然不说,但他是多么期盼自己能学习数学啊。
就这样,想通了的陈由伟决定放弃商科,转而学习数学,老师直夸他有天赋。
但因为起步太晚,在取得数学硕士学位后,他没有选择深造,而是回国开了一家公司,陪伴在母亲身旁。
数学家陈景润离我们而去已经很久了,但一个人活着的痕迹,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
他不仅为祖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儿子。更重要的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的事迹,给了很多后来学习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