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

北京清朝皇陵 ,真实原因被揭开,令人称奇

131人浏览   2024-05-15 12:39:49

1928年7月,一场旷世罕见的盗宝事件,在大军阀孙殿英的指导下,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打着军事演练口号,但实际上是一场有计划的盗墓行动。大量的国民党官兵,涌入了北京的清东陵,用了几天几夜,盗掘了清朝皇家陵园的东陵地宫。在这场“官方盗墓”活动中,他们以 “剿匪”为名,盗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

时隔十七年后,虽然建立了新政权,但由于当时内战迭起,抽调不出有效人员看管皇陵,在1945年,又有一小群人打着“打倒封建地主的头子皇帝”的口号盗掘清东陵,他们将苗头对准了咸丰皇帝的定陵、慈安太后的陵寝、同治帝夫妇合葬的惠陵,以及康熙皇帝的景陵,在清东陵第二次盗墓事件中,整个清东陵的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在短短的二十年间,清东陵就遭到了两次规模较大的盗墓行动,但顺治皇帝的孝陵却是唯一免遭劫难的。那么,为什么孝陵是清东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顺治皇帝的孝陵

清东陵盗墓案一出,全国上下为之轰动。大量下落不明的奇珍异宝、混乱不堪的帝王陵寝,被开棺扬尸的清朝皇室成员,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谴责。在这场特大盗宝案后,还牵涉出一个特大谜团。那么究竟是什么谜团呢?原来,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帝的孝陵也位于清东陵。

而且,孝陵是清东陵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在后来的两百多年间,这里前后埋葬了上百位的皇帝、妃子、格格、阿哥,其中光皇帝的大型陵墓就有五座,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但在两百年中,只有孝陵没有被破坏,是清东陵中唯一完整的地下寝宫。当年,孙殿英大摇大摆在清东陵盗掘了好几座大墓,但偏偏这座孝陵免遭黑手,时隔十七年后的第二次盗墓案中,孝陵同样没有被破坏。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孝陵内机关重重,过于危险而无人敢盗吗?

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就不得不先来弄清楚孝陵的建造背景。话说1661年正月初七这天,顺治帝因患天花逝于养心殿,此时的顺治帝才只有二十四岁,但由于顺治帝即位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上他正当英年,就没有急于兴建陵园。所以,直到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孝陵才开始兴建,历时三年,直到康熙三年才竣工。顺治去世时,对这位年轻天子的身后事,大臣们出现了分歧,一方说要大办,另一方则认为20多岁去世属于早夭,不宜大力操办。

顺治帝

但当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帝,在这件事上第一次显示出了他的帝王气魄,坚持要给自己的父亲大办身后事。毕竟,顺治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因此,这才有了后来我们所见到的清孝陵。孝陵位于昌瑞山南麓,背靠昌瑞山,前看金星山,在整个清东陵的主轴线上。历时三年竣工,整个陵园中的上百种建筑,可谓是气势非凡、宏伟壮观。据研究清东陵的专家说:孝陵,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地势上来看,都是整个东陵中最好的。

先从陵园中最前方的石牌坊来说,宽约31米、高约13米,它仿照了木建筑的样式,但完全是用石料构筑而成的,这样精美宏伟的石牌坊,在国内并不多见。这个石牌坊不仅体型高大宏伟,它本身还固若金汤。据记载,在康熙年间,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城垣房屋存者无多,四面地裂、黑水涌出,月余方止。”的局面,可见地震级别之高,还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这两次地震离清孝陵都不远,但孝陵的这个石牌坊都毫发无伤,可见它的坚固。

石牌坊

除此之外,孝陵中修建的神道也是非常特别。所谓神道就是用来运皇帝棺椁的路,这条路在平时任何人都不能走,一旦踏上去就是砍头的罪。孝陵中的这条神道堪称帝王陵墓中最长的,竟有六千米之长,神道越长送葬的时间也就越长,这就越表示世人对皇帝不舍。

神道

在这条巨长的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着精美的石像生。孝陵中的石像生,是所有帝陵中数量最多的、规模最大的一组,共有十八对,其中文臣、武将各三对,马、麒麟、象、骆驼、獬豸(xiè zhì)和站着的狮子、卧着的狮子各一对,首尾排列起来长870米。从这些规格上来看,孝陵都是整个清东陵中最重要的一座,按道理说它应该是盗墓者的首选才对啊,可为什么它偏偏是那个唯一保存完好的呢?

石像生

其实在历史记载中,孝陵不是没有被盗过,只是没有被人得手过。前前后后,它共经历过四次盗掘,第一次是在1900年的光绪时期,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带着皇帝和一众大臣逃往西安,于是孝陵就成了联军的攻打对象。他们将对清朝的恶气都出在了这个帝王的陵墓上,想要借此毁掉清朝王室的龙脉。

第二次就是开头说到的,孙殿英东陵盗宝的那次,他手下有个叫韩大宝的,也想借机发笔横财,直接带着部队冲进了孝陵。

第三次就是1945年底,两个土匪煽动的东陵二次盗宝。第四次来得很快,就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到位,一伙几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盗墓。

这四次盗掘,都是声势浩大,而且都用上了炸药。但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盗贼都是无功而返。

孙殿英东陵盗宝

更何况,虽然记载孝陵从开始建造,到最后竣工,历时三年,但刨去中间耽误的时间来看,建造孝陵花费的时间不到两年。堂堂一朝之君的帝陵,建设时间不过两年,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乾隆皇帝的裕陵用时九年,慈禧太后的定东陵,1873年开始,到光绪年间重修,前后历经二十多年。那么,只用了两年时间建造的顺治孝陵,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它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呢?

据守陵人说,顺治帝的孝陵能够保存完好、免遭被盗,主要归功于两个人。第一个就是他的儿子康熙,在孝陵的碑文上明确刻着这样几句话:“皇考遵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也就是直接告诉别人:这座陵墓中没有珍贵的宝物,别费劲来盗掘地宫。第二个贵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

董鄂妃

历史上对于董鄂妃的记载少之又少,关于她的身世,民间流传的说法也有很多,真真假假,已无法分辨。但不管怎样,顺治帝宠爱这个妃子是真的。民间传闻,当年的顺治帝并没有去世,而是因为董鄂妃的离世,郁郁寡欢,最终决定去五台山出家,因此,这个孝陵实际上是个空墓。但是,这毕竟是传说,毫无证据可言,盗墓贼也不会因为一个传言就放弃这里。因此,孝陵保存完好的秘密,无人得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谜底才被解开。

孝陵

1991年,国家拨款修缮清东陵。工作人员在修缮孝陵时,却发现这个外表华丽壮观的帝王陵寝,它的内里看起来却很是敷衍。很多材料都有被使用过的痕迹,像是从别的地方拆过来的。经过查阅大量的史料,才弄明白事情原委。

原来是当年顺治帝死得突然,古人讲究入土为安,修建陵墓是必须的,但当时遇上国家财政困难,因此康熙帝就决定使用旧料修筑孝陵,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也就是地宫的修建上。经探测,孝陵的整个地宫是用黄沙、石灰、泥土又掺杂了糯米浇筑而成的,而且就这样里里外外浇筑了十几层。

干了后的地宫比铁还硬,1945年的那几个土匪是盗掘孝陵用力最大的,他们用上了不少炸药,也没能把地宫炸开。这就是孝陵地宫没有被盗的关键原因,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毕竟修建于国力强盛时期慈禧、乾隆的地宫,都惨遭开棺扬尸,被盗墓贼洗劫一空。所以,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孝陵的地宫中真的没有宝贝!

根据《清世祖实录》中记载,顺治十八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因为出天花,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于是立下遗嘱说,因为满清人有死后火化的习俗,所以等他离世后也要火化。但不同的是他死后,并没有运往关外火化,而是在景山火化。据说当时,当棺椁架在熊熊火焰上后,发出来五颜六色的光,同时还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发出。这是什么呢?

这就是棺中藏着的随葬品,也就是说给顺治陪葬的宝物,在这场火化中随着他的躯体一同成灰了。而且,和他一起合葬的董鄂妃和佟佳皇后,同样也是火化。所以,在他的地宫中根本没有宝物,只有三坛骨灰。这也就是孝陵地宫一直没有被盗的根本原因。当然,后来康熙帝认为火化太为浪费,于是吸收了汉人的土葬形式,修改了丧葬制度。所以,在其他地宫中是有尸体和宝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