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

米芾是哪个朝代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出身决定了他的“颠”性

761人浏览   2024-01-30 17:10:28

米芾画像

米芾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出生地湖北襄阳。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一生行为怪诞,独行于世,世人以癫狂视之,世称“米颠”。

米芾这种“颠”性有没有其背后的原因呢?我们一步步做个分析吧!

湖北襄阳米公祠

首先,我们来看米芾的先祖。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米氏,后迁居湖北襄阳。至其父时又迁至镇江丹徒,故世人皆以为米芾为吴人。米家“自高祖以上以武干官显”,也就是说家族多出武官。

米芾的五世祖米信,旧名米海进,为北宋开国大将,善骑射,好武功,宋太祖即位后任北周护圣军补殿前指挥使等重要军职,也是一名驰骋沙场的武官。

米芾的父亲米佐,字光辅,官至左武卫将军,赠中散大夫、会稽(县)公,也是一名武官,米父同祖上不同点是喜欢搜集名家墨迹,尤其对王羲之作品收藏多偏好。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杯酒释兵权”,北宋“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完善,文人学士多依靠科举晋身。

我们再来谈谈米芾之母阎氏。阎氏做过北宋宣仁皇后的乳母(奶娘),宋人庄绰笔记《鸡肋编》卷上曰:“米芾元章,或云其母本产媪,出入禁中,以劳补其子为殿侍,后登进士第。”米芾也因这层关系得以进入仕阶。前面我谈了,北宋立国“重文轻武”,好多依靠科举入仕的官员自然对米芾不屑一顾,也少不了风言风语。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此时米芾已年近五十,他曾写信给好友蒋之奇:“今老矣,困于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业,黼黼皇度......愿明天子去常阁料理之。

看来,米芾依靠母亲关系入仕,就像一块与生俱来的胎记,伴随着米芾的一生,他也深知这种非常规入仕的方式严重影响了他的仕途发展,久久不能升迁,因此寄希望于“明天子” 能破格迁转。但是,科举制度为封建统治之根本,沿袭数百年之久,国人传统思维根基颇深,即使有“明天子”,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文人们对米芾的传统看法。

所以,米芾的出身一直是笼罩在其身上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心理矛盾亦难以抚平。平素行为故意装“颠”,可聊以“麻醉”他矛盾的一生。

米芾一生“颠”性有哪些呢?现略举一二:

宋徽宗期,这位皇帝不理朝政,唯独喜好书画,创立了独一无二的“瘦金体”,由于米芾在书画方面独有的天赋和鉴赏能力,被徽宗晋为书学博士。这也是米芾有生以来最大的“官”。

一次,米芾陪徽宗习书之际,看到徽宗案前有一石砚,心生欢喜,于是,既开玩笑又认真地说此砚可否予他,徽宗怜其才华,便应允,米芾喜出望外,又担心徽宗反悔,立马带着装有墨汁的砚台,也不怕弄脏衣袖,带着石砚匆匆跑出去了,徽宗看着米芾的背影,反倒觉得这书学博士“颠”的可爱。

米芾拜石图

另一“颠”,便是拜石为兄:

据史料记载,米芾一生,除了书学博士,其它官职基本都是七品以下,为官期间,大量的闲暇时间,多沉浸于书画研究、收藏和品鉴。米芾任职湖北当涂无为令时,喜欢把玩异石砚台。一次,米芾听说无为濡须河边有一石块奇形怪状,人们以为此石乃神仙之石,出于迷信心理,不敢妄加擅动,

米芾听后派人将此石移至衙门寓所,只见此石高八尺有余,周身两人合包不及,石多孔,颇似人形。米芾一边围着奇石一边打量,一边自言自语:“吾欲见兄二十年矣。”“兄足以当吾拜之。”于是,命下属摆席设案,身穿朝服,手握笏板,纳头便拜。此后,又改“石兄”为“石丈”。

对一个奇形怪状的石头称兄称丈,足见米芾“颠”性至极。

米芾的“颠”,还体现在临终一偈。

宋徽宗崇宁六年(1106),米芾任淮阳军知时,卒于任上,享年五十七岁。据说,临终之前,数日不食荤腥,沐浴静坐,及至将去,乃招军中僚属亲友,作《临化偈》一首曰:

众香国中来,

众香国中去,

人欲识去来,

去来事如许。

天下老和尚,

错入轮回路。

说完之后,掷拂尘而终,关于米芾坐化之事,颇有几分传奇色彩,不知是否属实,但是,我认为,这恰好说明了“颠”性伴随他一生是不容置疑的。

米芾行书墨迹多景楼诗帖局部

米芾生性的“颠”,却成就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痴”。一生低级的官职,却始终没有影响他对书画的研究、收藏和品鉴。困顿低迷的仕途,使米芾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艺术,成就他“宋四家”地位,也为宋“尚意书风”开宗立派,为后人留下了诸如《多景楼诗帖》《苕溪诗卷》等珍贵的行书墨迹佳品。

米芾行书墨迹苕溪诗卷局部

米芾曾回答皇帝,别人“写”字,而他是“刷”字,一个“刷”,又在皇帝面前十足地“颠”了一回。